112岁,合肥市区最长寿老人是她!秘诀公开
112岁,合肥市区最长寿老人是她!秘诀公开
112岁,合肥市区最长寿老人是她!秘诀公开在蜀山区井岗镇十里庙大溪地(dàxīdì)小区
几乎每天都有一幅让(ràng)小区居民羡慕的场景
80多岁的顾兴秀陪着(zhe)112岁的母亲高玉莲
“有老母亲在身边,喊声妈心里也(yě)甜。”
百岁老人思维清晰(qīngxī)精神好
“炕上坐,坐呀。”记者一进到高玉莲老人家中,就被热情地拉住手(zhùshǒu),让到沙发上畅(shàngchàng)聊起来。一边说话,老人还一边跟大外孙女章瑶(zhāngyáo)函说:“快给客人泡茶。”
高玉莲慈眉善目,看上去精神矍铄。她身穿(shēnchuān)深色外套,头发花白,干净利落。井岗镇十里庙(miào)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高玉莲生于1913年11月6日,是目前(mùqián)合肥市区最年长者。
“母亲的(de)性格就是(jiùshì)这样,大方开朗,为人谦和(qiānhé),和大家都相处得很好。”高玉莲的女儿顾兴秀说。刚吃过午饭的高玉莲正在沙发上休息,女儿顾兴秀拉着妈妈的手,陪着说说话,大外孙女章瑶函给她盖着小毯子(tǎnzi),护着腿。“今天天气炎热,家里开了空调,怕奶奶膝盖着凉,给她盖一下(yīxià)。”
“早上吃过饭,我们就在家里客厅(kètīng)散会步,我扶(fú)着她稍微转一下。走几圈累了,我们就坐下休息。天气(tiānqì)好的时候,我们就带她出去玩一玩。”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,高玉莲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顾兴秀老家在江苏(jiāngsū)泗阳县。她回忆,1942年,身为民兵的父亲在掩护群众转移时,不幸被侵华日军杀害,那时(nàshí)她尚在母亲腹中,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她拉扯养大(dà)。
她说,虽然当时家庭(jiātíng)困难,但母亲从不抱怨,而是自强不息,将勤俭持家渡过难关。“母亲一心为着家庭,把我当作掌上明珠(zhǎngshàngmíngzhū)。困难年代,就算自己饿着肚子,也要让我吃好(hǎo)。”
顾兴秀幼年时,高玉莲悉心教导,让她读书。“说起来话长(huàzhǎng)。”顾兴秀笑着说,“小时候爷爷非常疼爱我,教我算算盘,教的(de)时候可严厉了(le)。而叔叔也非常支持(zhīchí)我读书。”就这样,上学后的她成绩(chéngjì)优异。“我的数学好,但(dàn)我更(gèng)喜欢文学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艺青年,所以就报考了中文系。”说起往事,她笑了起来(xiàoleqǐlái)。1965年,顾兴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厦门大学中文系。“我们那时候大学是五年制,1970年我毕业分配到滁县当语文老师,也就是现在的滁州市。”顾兴秀回忆说。
“考虑(kǎolǜ)到(dào)母亲一个人在家,生活困难,而且我也不放心。”于是顾兴秀(gùxīngxiù)就把母亲接到身边,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分开过。结婚后不久,顾兴秀和丈夫支援三线建设,到了湖北工作(gōngzuò)。母亲也一路跟随。其间(qíjiān),顾兴秀生了三个孩子。“那时候,我们工作忙,母亲帮我带大了三个孩子,照顾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。”
“那时,我们(wǒmen)一家六口,奶奶每天忙家务,买菜、做饭、打扫卫生,带孩子,不得闲。”章瑶函说。在章瑶函三姐妹小时候,高玉莲操持着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琐事,尽管没上过学,但她(tā)算账麻利,口算能力(nénglì)出众。她兴趣(xìngqù)广泛,喜欢听戏曲、下跳棋、看电影。
1982年,因工作调动(gōngzuòdiàodòng),顾兴秀一家人便来到(láidào)合肥工作,从此在合肥扎下根。
岁月静静地流淌,日子平静而安宁。在(zài)章瑶函的眼中,年(nián)过百岁的高玉莲是(shì)一个可爱老太太(lǎotàitài)。高玉莲喜欢人多,家里人带她去凑热闹。“她心态非常(fēicháng)年轻,喜欢接触新鲜事物。”章瑶函笑着说,“以前我经常带她去看电影,她坐中间,我跟我妈坐她旁边。遇到看不懂的,我就悄悄地跟她说剧情,她总是笑着点点头。”
家人介绍,百岁高龄(gāolíng)时,家人还带着她(tā)(tā)一起出去旅游,欣赏祖国大好河山。“大概105岁的时候,我们还在黄山山脚下住(zhù)民宿,看风景。”章瑶函说,“记得有一年,我们去上海(shànghǎi),开车要6个多小时,奶奶一点都也不瞌睡。‘我逗她说,你怎么不睡啊?你不困我困了(le),我可要睡觉啦。’她顿了一顿,立马反应过来说,‘你开车呢,可不能睡觉。’”
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,长寿一直是对人最美好(měihǎo)的祝愿。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家里出了位(wèi)百岁老人,去哪儿都会被(bèi)人问起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。
“问得最多(duō)的就是(jiùshì)这个问题。”顾兴秀满脸笑意地说(dìshuō)。她认为,母亲勤快,爱走动,闲不下来。“母亲操劳了一辈子,能自己(zìjǐ)做的,她都不会(búhuì)麻烦我们。”顾兴秀说,“在到了百岁高龄,就算自己有些不方便,自己能做的事也自己完成,不依赖他人。”劳作或许也是一种无形的健身。
同时,老人乐观豁达、心胸开阔,遇到生活中的坎坷,她总是从容应对,心态平和。在顾兴秀看来,这(zhè)一点也非常重要(zhòngyào)。
谈起养生之道,家人们都表示,没那么多讲究。高玉莲老人从来不挑食,基本上是(shì)煮什么吃什么,家里几乎不用(bùyòng)特意“开小灶”。家人透露,高玉莲身体状况良好,没有高血压等(děng)基础病,她日常饮食偏爱油条、烧饼、米线,也钟情荞麦片、蛋卷、馓子、桃酥(táosū)等小零食。作息方面,她比较随性,早上起得比较晚。“以前五六(wǔliù)点就起床,现在不饿的话,早上九、十点才会(huì)起来。”
据家人介绍,老人(lǎorén)不仅吃得健康,睡眠质量也(yě)还好,生活特别有规律,而且还喜欢和人交往,去哪里都能交到朋友。
“年轻时爱喝酒,酒量(jiǔliàng)还不错,性格也非常好,喜欢跟人聊天,小区里没有人不认识她,看到熟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。”顾兴秀说,以前母亲爱看电视,爱走动,经常拄着拐杖出门走走,到一些(yīxiē)邻居家串门,拉(lā)拉家常,近几年才减少了活动。“现在用(yòng)轮椅推着她,她状态好的时候,就会带她出去(chūqù)转转。”
顾兴秀有三个女儿,如今二女儿在北京生活。章瑶函和小妹妹章元都住在同一个小区,照顾着外婆(wàipó)的日常(rìcháng)起居。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高玉莲住(gāoyùliánzhù)在主卧,卧室外面有一个(yígè)小阳台,上面种植了花花草草(huāhuācǎocǎo),郁郁葱葱。房间内陈设整洁清爽。大床上摆放着两床被子,一床高玉莲睡,一床章瑶函睡。“现在都(dōu)是我陪着睡,晚上奶奶有一个风吹草动,我能贴身照顾。”
顾兴秀每天都能陪伴在母亲身边(shēnbiān),80多岁还(hái)能喊一声“妈妈”,令邻里羡慕不已。“有妈妈和奶奶在,我们很幸福!”章瑶函(hán)开心地说。
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社区每年都会多次探望老人,平时(píngshí)也常与老人的外孙女在微信上保持沟通(gōutōng),一旦有问题,会及时协助解决(jiějué),让老人能一直安心地安享晚年生活。
合(hé)肥晚报-合新闻记者:何芳芳
通讯员:江漫 詹伟伟(zhānwěiwěi)
在蜀山区井岗镇十里庙大溪地(dàxīdì)小区
几乎每天都有一幅让(ràng)小区居民羡慕的场景
80多岁的顾兴秀陪着(zhe)112岁的母亲高玉莲
“有老母亲在身边,喊声妈心里也(yě)甜。”
百岁老人思维清晰(qīngxī)精神好
“炕上坐,坐呀。”记者一进到高玉莲老人家中,就被热情地拉住手(zhùshǒu),让到沙发上畅(shàngchàng)聊起来。一边说话,老人还一边跟大外孙女章瑶(zhāngyáo)函说:“快给客人泡茶。”
高玉莲慈眉善目,看上去精神矍铄。她身穿(shēnchuān)深色外套,头发花白,干净利落。井岗镇十里庙(miào)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高玉莲生于1913年11月6日,是目前(mùqián)合肥市区最年长者。
“母亲的(de)性格就是(jiùshì)这样,大方开朗,为人谦和(qiānhé),和大家都相处得很好。”高玉莲的女儿顾兴秀说。刚吃过午饭的高玉莲正在沙发上休息,女儿顾兴秀拉着妈妈的手,陪着说说话,大外孙女章瑶函给她盖着小毯子(tǎnzi),护着腿。“今天天气炎热,家里开了空调,怕奶奶膝盖着凉,给她盖一下(yīxià)。”
“早上吃过饭,我们就在家里客厅(kètīng)散会步,我扶(fú)着她稍微转一下。走几圈累了,我们就坐下休息。天气(tiānqì)好的时候,我们就带她出去玩一玩。”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,高玉莲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顾兴秀老家在江苏(jiāngsū)泗阳县。她回忆,1942年,身为民兵的父亲在掩护群众转移时,不幸被侵华日军杀害,那时(nàshí)她尚在母亲腹中,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她拉扯养大(dà)。
她说,虽然当时家庭(jiātíng)困难,但母亲从不抱怨,而是自强不息,将勤俭持家渡过难关。“母亲一心为着家庭,把我当作掌上明珠(zhǎngshàngmíngzhū)。困难年代,就算自己饿着肚子,也要让我吃好(hǎo)。”
顾兴秀幼年时,高玉莲悉心教导,让她读书。“说起来话长(huàzhǎng)。”顾兴秀笑着说,“小时候爷爷非常疼爱我,教我算算盘,教的(de)时候可严厉了(le)。而叔叔也非常支持(zhīchí)我读书。”就这样,上学后的她成绩(chéngjì)优异。“我的数学好,但(dàn)我更(gèng)喜欢文学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艺青年,所以就报考了中文系。”说起往事,她笑了起来(xiàoleqǐlái)。1965年,顾兴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厦门大学中文系。“我们那时候大学是五年制,1970年我毕业分配到滁县当语文老师,也就是现在的滁州市。”顾兴秀回忆说。
“考虑(kǎolǜ)到(dào)母亲一个人在家,生活困难,而且我也不放心。”于是顾兴秀(gùxīngxiù)就把母亲接到身边,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分开过。结婚后不久,顾兴秀和丈夫支援三线建设,到了湖北工作(gōngzuò)。母亲也一路跟随。其间(qíjiān),顾兴秀生了三个孩子。“那时候,我们工作忙,母亲帮我带大了三个孩子,照顾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。”
“那时,我们(wǒmen)一家六口,奶奶每天忙家务,买菜、做饭、打扫卫生,带孩子,不得闲。”章瑶函说。在章瑶函三姐妹小时候,高玉莲操持着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琐事,尽管没上过学,但她(tā)算账麻利,口算能力(nénglì)出众。她兴趣(xìngqù)广泛,喜欢听戏曲、下跳棋、看电影。
1982年,因工作调动(gōngzuòdiàodòng),顾兴秀一家人便来到(láidào)合肥工作,从此在合肥扎下根。
岁月静静地流淌,日子平静而安宁。在(zài)章瑶函的眼中,年(nián)过百岁的高玉莲是(shì)一个可爱老太太(lǎotàitài)。高玉莲喜欢人多,家里人带她去凑热闹。“她心态非常(fēicháng)年轻,喜欢接触新鲜事物。”章瑶函笑着说,“以前我经常带她去看电影,她坐中间,我跟我妈坐她旁边。遇到看不懂的,我就悄悄地跟她说剧情,她总是笑着点点头。”
家人介绍,百岁高龄(gāolíng)时,家人还带着她(tā)(tā)一起出去旅游,欣赏祖国大好河山。“大概105岁的时候,我们还在黄山山脚下住(zhù)民宿,看风景。”章瑶函说,“记得有一年,我们去上海(shànghǎi),开车要6个多小时,奶奶一点都也不瞌睡。‘我逗她说,你怎么不睡啊?你不困我困了(le),我可要睡觉啦。’她顿了一顿,立马反应过来说,‘你开车呢,可不能睡觉。’”
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,长寿一直是对人最美好(měihǎo)的祝愿。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家里出了位(wèi)百岁老人,去哪儿都会被(bèi)人问起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。
“问得最多(duō)的就是(jiùshì)这个问题。”顾兴秀满脸笑意地说(dìshuō)。她认为,母亲勤快,爱走动,闲不下来。“母亲操劳了一辈子,能自己(zìjǐ)做的,她都不会(búhuì)麻烦我们。”顾兴秀说,“在到了百岁高龄,就算自己有些不方便,自己能做的事也自己完成,不依赖他人。”劳作或许也是一种无形的健身。
同时,老人乐观豁达、心胸开阔,遇到生活中的坎坷,她总是从容应对,心态平和。在顾兴秀看来,这(zhè)一点也非常重要(zhòngyào)。
谈起养生之道,家人们都表示,没那么多讲究。高玉莲老人从来不挑食,基本上是(shì)煮什么吃什么,家里几乎不用(bùyòng)特意“开小灶”。家人透露,高玉莲身体状况良好,没有高血压等(děng)基础病,她日常饮食偏爱油条、烧饼、米线,也钟情荞麦片、蛋卷、馓子、桃酥(táosū)等小零食。作息方面,她比较随性,早上起得比较晚。“以前五六(wǔliù)点就起床,现在不饿的话,早上九、十点才会(huì)起来。”
据家人介绍,老人(lǎorén)不仅吃得健康,睡眠质量也(yě)还好,生活特别有规律,而且还喜欢和人交往,去哪里都能交到朋友。
“年轻时爱喝酒,酒量(jiǔliàng)还不错,性格也非常好,喜欢跟人聊天,小区里没有人不认识她,看到熟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。”顾兴秀说,以前母亲爱看电视,爱走动,经常拄着拐杖出门走走,到一些(yīxiē)邻居家串门,拉(lā)拉家常,近几年才减少了活动。“现在用(yòng)轮椅推着她,她状态好的时候,就会带她出去(chūqù)转转。”
顾兴秀有三个女儿,如今二女儿在北京生活。章瑶函和小妹妹章元都住在同一个小区,照顾着外婆(wàipó)的日常(rìcháng)起居。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高玉莲住(gāoyùliánzhù)在主卧,卧室外面有一个(yígè)小阳台,上面种植了花花草草(huāhuācǎocǎo),郁郁葱葱。房间内陈设整洁清爽。大床上摆放着两床被子,一床高玉莲睡,一床章瑶函睡。“现在都(dōu)是我陪着睡,晚上奶奶有一个风吹草动,我能贴身照顾。”
顾兴秀每天都能陪伴在母亲身边(shēnbiān),80多岁还(hái)能喊一声“妈妈”,令邻里羡慕不已。“有妈妈和奶奶在,我们很幸福!”章瑶函(hán)开心地说。
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社区每年都会多次探望老人,平时(píngshí)也常与老人的外孙女在微信上保持沟通(gōutōng),一旦有问题,会及时协助解决(jiějué),让老人能一直安心地安享晚年生活。
合(hé)肥晚报-合新闻记者:何芳芳
通讯员:江漫 詹伟伟(zhānwěiwěi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